买车这事,不光是花钱那么简单,保值率也成了大家算计半天的一笔账。到底咋回事?为啥电车车主一看到保值率排行榜就集体沉默了?咱今天就直说了,不兜圈子,唠唠这场燃油车和电动车在二手市场上的“命运较量”。
咱先问个事,买辆车到底咋才算不亏?企业天天搞营销,一会儿推出新功能,一会儿换个外壳。可到你换车卖二手车那一刻,突然就明白“值不值钱,真不是看当年吹得多好”。很多人觉得,反正自己不是换车达人,几年卖一次,亏点认了。但真到你挂牌卖车,发现手里的电动车缩水比娃的气球都快,没人愿意来接盘,心里哪能没点小九九?
为啥会这样呢?二手燃油车普遍比电动车保值,这事其实线索不少。先别着急骂电车坑,得回头想想,啥叫保值?咱不能光看“车价-残值=多少钱”,得琢磨为啥和谁看上你这台二手车。你是接棒的买家,你愿意掏钱买只用了三四年的纯电车吗?面对一个快过质保、还有点电池衰减、市场政策不明的电动二手车,你敢下手?
话说回来,先得承认一句,油车在中国卖了几十年,谁成家立业、结婚生娃、上班代步不是靠油车起家的?大家对它那一套发动机、变速箱,心里太有数了。出了啥毛病,修理厂一个电话,师傅半小时就给你捣鼓好了。没啥新鲜事儿、没啥未知数,开着踏实。
回头看新一代的电动汽车。你要说现在开着爽不爽,咱也承认,有电、通勤、共享、省钱。甚至加速还比燃油车猛。可问题在于:它用的东西太“新”了。电池是个啥东西?衰减了能咋补救?厂商说电池有几年质保,过了质保是不是直接成废铁?而且,换电池的费用能顶半辆新车,这买二手电车简直等着踩雷啊。你敢买吗?敢买的都是“赌徒”心理。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难道电动车以后就一直卖不上价了吗?真也未必。电车技术现在肉眼可见地在涨:什么快充、电池密度、还有啥固态电池,听起来都挺给力。可你别忘了,中国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多快?今天100万像素,明天1亿像素,昨天型号降价一半。电动车就像手机,新旧更新太快,买个二手的还不如上新,图啥呢?
咱再换个思路想,从买家的角度,花三十万买个过去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旗舰,结果三年后市场只认你十万?你咋想,指定憋屈。可如果你开三年油车卖出去,还能卖20万多,心理是不是平衡不少?这其实是大家都懂的账,车企、行业、有关部门其实心知肚明。只不过有些人装糊涂罢了。
那电动车能不能放个大招,翻身做主人?也不是不可能。你想,政策要是真往死里推,限行限牌,油车一点空间不给,电车自然就吃香起来了。到那时候,大家二手电车肯定更好卖,价格自然也能好点;又比如,哪天电池有个技术大革命,比如电池10年不衰减/换电超便宜,那买电车也就不用再担心这事,二手市场还不火起来?
再回到现实,现在电动车还没到那一步,普通老百姓选车就得问自己几个问题——便利、后期维修、保值。别光看厂家宣传画册里的“黑科技”,得考虑自己的钱包、用车环境、换车打算。
谁最先闹心呢?老一批电车车主最懂这个苦。你去二手市场看看,燃油车就像“硬通货”,交警叔叔、维修大师、出租司机都认可;电车呢,要么被一堆人围着打听,“哎,这车电池咋样?还能跑多少公里?你都充了多少次电?”要么直接低价甩卖。时间久了,谁还愿意接盘?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买新电动不如买辆二手热门燃油,多踏实。”
再想个问题,电动车环保不环保大家都懂,可环保的成本该由谁承担?是用户先帮国家、帮企业“试错”买单,还是让技术确实成熟后再全面普及?
其实到头来,电车和油车大概是两个进化方向。短期内肯定谁也不能完全取代谁。燃油车就像老中医一口老方,稳定、疗效可见;电动车像是新锐医生,方案一堆花样多,但是不见得对你的根本困扰有用。
当然,有些城市、一些新生代消费者就没这烦恼——纯看政策、看购车补贴、看自己“赶不赶新潮”。只不过,话说回来,市区偶尔能用共享电车通勤,大多数老百姓实现不了“车轮下全靠电”的美梦。
再说个尴尬的事,不少家里有电动车的朋友,到了冬天、下雨天,充电成了难题;而二手市场,几个点一砍,价格嗖嗖往下掉。你说厂商造出来新技术,是让用户“成就感爆棚”还是“钱包大出血”?每个想法里都映着苍蝇搓手的算盘声。
最后提个问题:你买车到底是买面子、买性价比、还是买实用?你自己心里那杆秤,千万得掂量清楚。别让新技术忽悠了脑袋,亏钱了可没人大喊“你是电动先锋!”。买得开心、用得省心,才能在排行榜上少点沉默,多点笑声。
所以啊,千万别被表面数据忽悠,车只能代步,保值才是真金白银。到底选油还是选电,别管嘴上喊得响,钱包和心里踏实最重要。啥时候你看到某一类车从买到用到卖都让人省心舒坦了,保值率自然就上去了。电车这条路远着呢,油车的时代又没完。从政策到市场,从技术到修理厂,谁都不傻。这买卖,最后能不能稳赚,还是那句话,问问你自己:“值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