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届斯诺克英格兰公开赛第三比赛日成了“冷门集中营”?不少球迷刚刚为中国选手肖国栋前一场的强力发挥鼓掌,这一晚却不得不在电视机前连连惊呼,甚至还有点难以置信。原本大家最期待的顶级选手、所谓的“热门”,一夜之间变成了被爆冷的主角,有种强烈的戏剧冲突感,让人完全跟不上节奏。又快又猛的比赛变化,谁也没料到会如此“乱成一锅粥”,赛事的张力一下就拉满了。
看完整个比赛日的赛况,巴里霍金斯可以说是“独自美丽”。在这场冷门潮中,霍金斯变成了唯一顺利晋级的世界前十六强选手。他的比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4-0干脆利落击败汤姆福德,全场高分不断——单杆135分,75分,62分,数据亮眼得让人忍不住佩服。就像有网友说的,“霍金斯稳得就像开挂”,其余强手全都倒在地板上,他却一路领先,场面让人看到什么叫真正的底蕴。
不过,除了霍金斯的高光,其他顶级选手的遭遇就让人很难受了。最令人揪心的无疑是世界冠军马克威廉姆斯的出局。那场和周跃龙的狭路相逢,其实开头挺有悬念。威廉姆斯先声夺人拿下一局,周跃龙看起来有点紧张,但没想到后面局势彻底崩盘。
威廉姆斯连丢四局,整个人就像突然不会打球了似的。而周跃龙则像换了个人一样,单杆高分不断,比赛节奏越打越顺,最终4-1强势逆转。你能明显感觉到老将的心理波动,一个疏忽,年轻的力量就一波带走,这种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感觉真有点让人心跳加速。
其实比赛有时候就像心理博弈,谁能顶住压力,谁就能突破。中国名将张安达的比赛也是如此,他首局领先,但之后仿佛突然失去了方向,被杰克琼斯连下四局,以1-4惨遭淘汰。杰克琼斯本场进攻并不激烈,更多是抓机会、等对手失误,像老狐狸一样死死咬住张安达没有喘息空间。张安达手感时好时坏,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影响,被逆转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这场来看,稳定往往比爆发更重要,这大概也是职业比赛最残酷的地方。
说到情绪炸裂,肖国栋的比赛绝对是这一晚的最大遗憾。他刚在武汉公开赛完成卫冕,来英格兰比赛又是状态火热,首轮干净利落晋级,让人倍感期待。可是跟里奇沃顿一战,肖国栋一度领先,后面被沃顿拖进最后局,还被绝杀,3-4憾负,痛失晋级16强机会。胜负就隔着那一局,也许观众比肖国栋还揪心,比赛多次转折,每次领先都让人觉得“这下终于稳了”,结果最后爆冷输掉,运动员那种失落其实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不只是输掉比赛,更有种一口气想喘却怎么都喘不上来的滋味。
当然,冷门归冷门,中国军团整体表现依然让人挺欣慰。吴宜泽和丁俊晖算是扛起了旗帜,两人分别以4-2和4-1击败对手晋级16强,也让国内球迷重新找回点信心。丁俊晖赛后也说,这种国际大赛,有嗅到年轻对手冲击更强的气息,压力肯定一直都在,但也更激发动力去进步。吴宜泽则用稳定的防守和果断的进攻展示了自己的成长,两人的晋级等于给中国斯诺克军团注入了全新活力。据公开赛官方赛果统计,16强席位中国球手占了四席,与往年相比,整体阵容更加坚实,不是单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了。
中国选手现在不仅靠着明星球员,也在默默“裂变”新生代。
世界斯诺克巡回赛那份中国球手战绩统计表说得很明白,这个赛事决出的16强里,中国球员已经占据了四个席位,这种厚度和背后的青训体系,让中国军团在国际赛场越来越有底气。有专家也评价,这种“良性竞争”和大众关注度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扑进这个圈子,中国选手的整体水平和心理素质才会越来越强。
比赛看似偶然,但背后的规律没人可以忽视。其实,英格兰公开赛这种高水平赛事到第三比赛日就频繁出现意外,无非是心理和耐力的双重比拼。老牌劲旅突然迷失方向,“黑马”一夜爆发,球迷既痛心又兴奋。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正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没有什么能被提前写好剧本,每一场都是最真实的较量。有人说夺冠就是靠一个瞬间的爆发力,其实更需要一次次在失望里调整自己。
比赛输赢固然重要,但那些转折,失利后的反思,以及新人一点点咬牙坚持,每一幕都是真切的力量。给喜欢斯诺克的朋友们一个小建议,别只是看谁晋级,慢慢关注每个选手的成长,也许下一场爆冷就会成为经典。
运动场上的遗憾和惊喜都无法预判,斯诺克总能刷新我们对胜负的认知。这种变化才是最让人着迷的原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