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和没钱的矛盾
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却并未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我今天算是彻底体会到了。
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又火了。6月29日,他请了两桌饭,随后晒出了菜单、账单,有青椒鱼、猪脚、芋儿鸡等家常菜,总金额共1108元,店主“抹零”8元后,收费1100元。
吃请的也不是同僚,而是当地的创业者们,比如养猪专业户、食品加工工人、90后创业者等。
在此前刚刚引发舆论争议的禁酒令之后,这位区委书记如此大大方方,可以说相当有勇气、有担当。
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号召大家“消费”了,早在今年初就曾因言论登上热搜,当时他在荣昌区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呼吁领导干部“带头消费”,“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志春节前去买一套新衣服,给家属也买一套新衣服,给小孩也买一套新衣服;希望在座的每一个周末都带着家人出去吃个饭”。
对于这样的领导干部,我点赞,他没有禁酒令之后多地“矫枉过正”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而是大大方方,没有避讳,开诚布公。
但这件事依旧引发了一些争议,核心点就是:1100元这个菜价到底贵不贵
有人说,讲真,单看菜价不便宜哦。
有人说,即使在北京,一般的饭馆也不敢卖这么贵的菜。
这样的说法立刻引来了暴风骤雨一般的反驳。
什么“20个人两桌饭1100还贵啊”“你是有多穷啊”“划算到家了好吗”“还有两瓶酒呢贵啥呀”“一辈子不下馆子的人没资格说话”……
体现了这个社会上“有钱的”和“没钱的”之间的矛盾。
并且,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钱”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彼此之间是100%不可能共情的,贫与富的体验是两类人群不可能凭空替对方想象出来的。
花钱的和不花钱的矛盾
当然了,区委书记是自掏腰包,这个不用讨论,人家敢面对舆论自然不会留下说闲话的口实。
但对于饭菜价格的不同认知,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钱到底花的是谁的钱。
如果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那么就不是“钱”而是公共资源,别说1100两桌饭,就是1100一根豆芽,也不会觉得贵,因为它跟贵贱无关。
但如果花的是自己的钱,且还是一位公开透明级别工资每月可能不过万元左右的领导干部,这个钱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便宜。
那些口口声声认为“不贵”的人,有没有可能就是习惯了不用花自己钱的人呢?
我敢说: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货色,所以他们才不觉得贵。
抛开“1100贵不贵”这个物价本身,这种矛盾事实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对于“领导请群众吃饭”这件事的态度。
为了表达对领导的首肯与赞美,任何对此事稍有微词的行为都会被他们视作“大逆不道”,尔后就是态度坚决:“不许说贵”
演变到这种地步,我是真心为这位领导感到不值。
他原本是为了带头消费,没想到带动了一批“何不食肉糜”的货色。
太监和皇帝的矛盾
讲讲我的看法,单就这个菜价来说,以我的收入水平,肯定是吃得起的。
但以我的消费习惯来说,我还是觉得这个菜价“不便宜”。
我没说它“贵”,我只是说它“不便宜”。
杠精就不用来给我科普一条鱼多少钱、一个猪蹄多少钱,我当然知道。
但我认为“不便宜”。
请问我有这个权利吧?您不能不让人民群众“觉得不便宜”“觉得贵”吧?
领导都没说话,您急个鸡煲呢?
这些“不许人说贵”的家伙,除了“有钱的”“不花自己钱的”,剩下的就是“装逼的太监”——保不齐自己请客的时候一百块都嫌贵呢,领导请客的时候他就觉得不贵不贵,谁也别嫌贵——
好像这个客是丫鬟请的……
这种装逼犯,很显然是当前消费大环境下最大的敌人。
因为真正要带动消费,是不能指望太监的,他们在现实生活里比谁都鸡贼。
还是要指望人数众多的人民群众。
而人民群众,之所以消费不给力,就是因为大家觉得贵。
辛辛苦苦赚的钱,怎么忍心一条鱼就吃掉六十块呢?
要不就给所有人民群众都涨工资、发补贴,不花自己的钱,大家肯定不会觉得贵。
与之相反,另外一个因“买完一套买两套,买完两套买三套,买完三套买4套”被撸掉的县委书记冤不冤呢?
都是是扛不住了,在救市之际,而湖南的一个县委书记在房交会上的公开讲话,呼吁领导带领群众积极配合买房,买完一套买两套,买完两套买三套,买完三套买4套。
具体看了一下视频,这画面真的是让人难忘啊,同样网络的网友都炸锅了。
他或许提前看到房地产泡沫马上来临!房子过剩了,房价也太高了!时间亳无悬念证明楼市都到了这步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