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专机突然改道,阿富汗上空究竟藏着什么大棋?
中国外长的专机航线图,有时候比最烧脑的悬疑剧还扣人心弦。刚在印度新德里结束了一场唇枪舌剑,按理说,下一站应该是铁哥们巴基斯坦。可导航坐标却鬼使神差地指向了另一个方向——喀布尔。当那架绘着五星红旗的飞机,稳稳降落在被战火蹂躏多年的土地上时,整个中亚乃至全世界的雷达,恐怕都发出了嘀嘀的警报声。
外交行程,尤其是大国外交,讲究的是个按部就班,提前张榜公布,好让各方都有个准备。这种临时的“加塞”,背后要是没点说道,那才叫见了鬼了。
踏上喀布T尔土地的那一天,时间点掐得也妙。不多不少,正好是塔利班重新掌权满四年的日子。四年前,美军仓皇撤离的狼狈景象还历历在目,全世界都等着看这个国家的笑话。谁能料到,四年后,这里会迎来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而且还是阿富汗四年里头一回操办如此规格的多边会议。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总理阿洪德,亲自跑到机场舷梯下迎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玩这么一出“突然袭击”?摊开地图看看,答案就藏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山脉里。邻居巴基斯坦,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中巴经济走廊上时不时就传来爆炸的巨响,那些躲在暗处下黑手的,正是巴基斯坦塔利班(TTP)。这伙人跟阿富汗塔利班,说起来是远房亲戚,关系盘根错节。
要想彻底解决巴基斯坦境内的安全问题,光靠伊斯兰堡自己关起门来反恐,那是治标不治本。根子,有一部分就埋在阿富汗境内。这就好比你家后院闹白蚁,光在自家墙角撒药不够,必须得跟邻居商量好,一起把蚁巢给端了,否则后患无穷。王毅这趟不请自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这个“敲山震虎”的协调人。
当然,这也是对阿富汗四年变化的一次现场“验收”。暴力冲突确实少了,街头荷枪实弹的人也收敛了许多。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清苦,但至少有了点安生过日子的盼头。中方这次来,既是给一句肯定,也是伸出手,看看能在哪些地方再拉一把。毕竟,邻居家的院子安宁了,自家的篱笆才能扎得更牢。
在喀布尔的会议室里,气氛可比外头的风沙要热烈得多。阿洪德一开口,就没打算停下来。他盛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阿富汗仗义执言,称中国是“真正的朋友”,言语间还不忘敲打一下那些“总爱指手画脚的国家”,说他们迟早要栽跟头。旁边的外长穆塔基更是直接,翻来覆去就是感谢,把中国的援助比作雪中送炭。
不过,全场分量最重的一句话,还是那句斩钉截铁的承诺:“阿富汗的土地,永远不会被用来从事任何危害中国利益的活动。”这话不是场面上的客套。臭名昭著的“东伊运”残余势力,就像幽灵一样还在阿富汗境内游荡,这是扎在中国心口的一根刺,不拔掉,谁都睡不安稳。王毅当面就把这个问题挑明了:“安全和发展,好比人的两条腿,瘸了任何一条,都走不远。”
这些年,中国对阿富汗的帮助,是实打实的。3.5亿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地震后第一时间运到的帐篷、棉被和药品,还有帮助重启的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以及那些正在修建的公路。这些东西,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而是阿富汗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朋友归朋友,丑话也要说在前头。中方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打马虎眼。王毅讲得很清楚,要想让合作的路走得更宽更长,三件事必须办到位:反恐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妇女儿童的教育和工作权利必须得到保障,政府的构成必须更具包容性,要让各个部族、各个派别的人都能说得上话。这些话听着逆耳,却是金玉良言。盖房子,地基不稳,你把屋顶修得再富丽堂皇,一阵大风就可能塌了。
这次访问的重头戏,是把阿富汗、巴基斯坦两国外长都请到一张桌子前,开了一个三方会议。这种会不是第一次,但在阿富汗境内举行,意义非同寻常。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对喀布尔现政权的某种认可。桌上谈的核心议题,就是联手把巴基斯坦塔利班这类恐怖组织往死里整,彻底铲除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说起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对邻居,历史上的恩怨情仇能写好几本书。那条英国殖民者划下的“杜兰线”,至今都是两国之间一根拔不掉的刺,双方都宣称拥有主权。巴基斯坦空军时不时越境空袭恐怖分子营地,又让喀布尔觉得主权受到了侵犯。两兄弟为了祖上留下的地界吵得不可开交,总需要一个有分量的长辈出来断断官司。
中国,就在扮演这个“和事佬”的角色。从2017年起,三国外长对话机制就建立起来了。这次更是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构想:将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这意味着铁路要修过去,贸易要联通起来。当一个年轻人能通过正当工作养家糊口时,谁还愿意扛着枪去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
阿富汗最近建成的一个太阳能发电厂,那些光伏板上,明晃晃地印着中国的技术标准。这些电力,不仅能点亮喀布尔的夜晚,更能点亮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经济的活水一旦流淌起来,极端思想的杂草自然就没了生长空间。道理很简单,要想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满庄稼。
塔利班高层最近的小动作也不少。国防部长穆贾希德在公开讲话中,特意把中国和俄罗斯拎出来,说阿富汗“信得过中俄,但绝不会听命于美国”。最高领袖阿洪扎达更是下令,去掉政府官员头衔中“代理”两个字。这些信号释放得非常明确,就是急切地想要撕掉“临时政府”的标签,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
俄罗斯已经先行一步,在外交上承认了塔利班政府,这无疑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中俄两个大国点头,其他国家松口也就是时间问题。但北京的态度向来是务实的,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就像交朋友,话说得再漂亮,事儿办得不牢靠,那也处不长久。
国际社会手里的评分表,其实就那么几项:恐怖组织是不是真的清剿干净了?女性能不能自由地走进学校和办公室?政府里能不能看到塔利班以外的面孔?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别说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就连国内的长治久安都可能是一句空话。
说到底,中国在阿富汗下的,是一盘关乎整个地区稳定的大棋。这步棋不追求一时的胜负,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布局。它不是去扶植一个代理人,也不是去输出什么价值观,而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尝试用“发展”这把钥匙,去解开“安全”这把锁。这是一种极具东方智慧的“建设性介入”,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美国人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的时候,总要有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而中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清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