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板块机会怎么选?港股、创新药、机器人基金最新策略全解析

 190     |      2025-08-10 01:25:04

##夏季补贴计划

引言

“港股还能涨吗?创新药是不是已经高位了?机器人基金现在能不能追?”不少投资者最近都在纠结这几个热门板块的走向。眼下市场风云变幻,资金流向和估值分化明显,如何拿捏好入场时机和仓位分配,成了每个人心头的大难题。到底是该激进一点搏反弹,还是继续稳中求胜?

正文

说到当下的投资热点,不得不提港股、创新药和机器人三大板块。这三个方向各有千秋,也各自藏着不少“坑”。下面咱们就来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逻辑,看看到底该怎么布局才更靠谱。

一、港股:性价比凸显,但别盲目重仓

先看大家最关心的港股。过去一年里A股震荡不断,而恒生指数却悄悄走出了一波修复行情。从估值来看,目前恒指市盈率只有9倍左右,对比A股主流蓝筹动辄15-20倍,可谓白菜价。此外,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据6月沪深交易所数据,仅5月单月就有超350亿人民币买入香港市场。

不过便宜归便宜,并不代表没有风险。要知道,香港科技龙头虽然业绩优良,但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比如美联储加息节奏、中概回归等都会牵动神经。而且从产业链角度讲,目前互联网、电信设备、新能源车等细分赛道都有不错的基本面支撑,但短线波动也会很剧烈。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适合用ETF定投或者逢低补仓的方法参与,比如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就是一个不错选择。

二、创新药:低估区间未改,中长期值得期待

再说说医疗创新领域。今年医药板块整体表现一般,不过细看子行业,其实新冠疫苗之后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是那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企业。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初,中国医药行业整体PE百分位约为40%,还没到历史均值线,这说明估值依然处于合理甚至偏低的位置。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这个方向?核心原因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上医保改革逐步落地,大量仿制药企业被淘汰后留下空间给了真正做原创研发的公司。不少券商研报(如华泰证券、中金公司)都认为,下半年随着政策利好兑现与海外临床数据披露,有望迎来一轮补涨潮。不过也要注意短期情绪扰动,例如集采降价消息容易造成恐慌盘。因此,对于喜欢稳健布局的人来说,可以考虑通过中欧医疗创新股票C这种主动管理型产品,中长线持有更安心。

三、机器人基金:高处不胜寒,谨防追高陷阱

至于今年最火爆的话题——人工智能与自动化赛道,各类机器人成为资本热捧对象。从产业链延伸来看,上游芯片传感器、中游本体制造,到下游系统集成应用,都有不同程度受益。但近期相关主题基金频繁刷新年内新高,有点像去年新能源那种“一窝蜂”行情。

根据Choice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国内AI及工业自动化相关ETF平均涨幅已超过35%。但与此同时,不少龙头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冲到了70倍以上。这种情况下贸然追涨,很容易被套在山顶上。所以理性的做法应该是耐心等待调整,每次出现10%-15%的回撤再慢慢加码,而不是见红就冲。如果一定想参与,也建议用定投或小额试水的方法控制风险,不妨多看看跟踪产业链上下游细分标的的产品,而不是只盯着热门龙头票打转转。

信息增量拓展——三个方向如何结合资产配置思路?

1. 港股可以作为权益资产中的价值洼地配置,占总权益比例20%-30%较为合理;遇大跌可逐步加码。

2. 创新药属于成长+防御兼备型,可占据10%-15%仓位,通过指数+主动混合搭配降低波动。

3. 机器人及AI主题建议以卫星配置方式切入,总体不超过10%,严格执行止损纪律,把握阶段性机会即可。

此外,还可以借助FOF(基金中的基金)或组合工具,将上述三类资产打包,实现动态平衡调仓。例如易方达科创50ETF+广发医疗保健混合+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ETF,就是一种经典“三明治”式结构,应对不同周期轮换效果不错。

认知误区提醒:“所有资源型赛道遇通胀必赚”?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