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感觉被“桦加沙”刷屏了?朋友圈里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有人说它“强度接近地球上限”,有人说它要“超越威马逊,成为登陆我国最强台风”。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感觉一场“末日风暴”要来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真正的“台风大佬”们,可能正在风眼深处默默发笑呢。
“桦加沙”最近在朋友圈可是“C位出道”了,各种“强度接近地球上限”、“史上最强”的头衔满天飞,搞得大家都有点紧张兮兮的,生怕它真是个“灭世魔王”。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真正的“台风大佬”们,比如“威马逊”、“泰培”这些老前辈,看到这些传言,会不会在遥远的海面上,对着“桦加沙”这个“新晋网红”,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心里嘀咕一句:“年轻人,你是不是对‘最强’有什么误解?”
想象一下,如果台风圈也有个“江湖排行榜”,那“桦加沙”这回可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它就像一个突然爆火的“新晋网红”,大家都在传它有多么多么厉害。可气象专家们一出面,直接给它泼了盆冷水:这说法不科学,不妥当!它虽然很强,但离“地球上限”还远着呢,也压根没能超越那些真正的“风王”前辈。
咱们来扒一扒那些真正的“台风大佬”们,看看“桦加沙”在它们面前,到底算个啥。
“威马逊”2014年的“拆家小能手” :何方神圣?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至今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破坏力几何? 当年登陆海南文昌时,中心气压低到惊人的890百帕,风力直接飙到17级以上(70米/秒),那可真是“拆家小能手”,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海边的巨浪能拍上几层楼高,仿佛要把整个海岸线都吞噬。“桦加沙”对比: “桦加沙”的最低中心气压905百帕,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显然未能打破“威马逊”的纪录。
“艾达”1958年的“风中泰山” :何方神圣? 1958年第27号台风“艾达”,被中央气象台统计为历史上最强台风。破坏力几何? 中心附近最大风速高达110米/秒,这简直是风中的“泰山压顶”,足以将钢筋水泥的建筑像纸片一样撕裂。
“泰培”1979年的“巨无霸” :何方神圣? 1979年第19号台风“泰培”,是历史上最大的台风。破坏力几何? 其强风圈直径达到2220千米,暴风圈直径560千米,那可是能把整个华南地区都笼罩进来的“巨无霸”!想象一下,一个台风的范围能覆盖大半个中国,那种压迫感和影响力,绝非“桦加沙”可比。“海燕”与“摩羯”不容小觑的“狠角色”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最低气压890百帕,最大风速78米/秒。2022年第11号台风“摩羯”,中心最大风速68米/秒。这些台风的强度都比“桦加沙”更强,足以证明“桦加沙”并非“地球上限”。
所以,当那些“接近地球上限”的传言四起时,就像有人在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恐慌。我们普通人,在这些信息面前,很容易被带偏节奏。但气象专家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船长”,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数据,告诉我们真正的“风浪”有多大,让我们能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被虚假的恐慌所迷惑。他们的数据,是我们在风暴来临前的“定心丸”。
在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与其被“地球上限”的恐慌裹挟,不如做个“风眼”里的明白人,任凭外围狂风呼啸,我自岿然不动,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科学的定海神针。
面对台风,我们最需要的是科学的应对,而不是盲目的恐慌。就像这次“桦加沙”虽然不是“史上最强”,但它依然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风力极强、风圈范围大,致灾潜在能力不容小觑。中央气象台预计,“桦加沙”将于9月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5级,40-48米/秒),登陆后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目前,处于台风影响范围内的各地正在部署防御工作,并将适时启动“五停”措施(即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召开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进入应急状态、临战状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跟踪反馈闭环机制,更好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珠海、潮州、江门、湛江、阳江、广州、深圳、海口等地已宣布或将根据天气情况采取“五停”等台风防御措施。国家海洋预报台已于9月23日早上将风暴潮、海浪预警级别双双升级为红色,这是今年首个海洋灾害双红预警。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也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广东南部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
不实传言会引发社会恐慌、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对抗台工作造成干扰,并削弱公众对权威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的信任,影响防灾减灾实效。公安机关对气象领域网络谣言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非法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所以啊,朋友们,下次再看到类似“惊天动地”的消息,不妨先等等官方的权威发布。毕竟,比起那些夸张的“地球上限”,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安全度过眼前的风雨。台风季,风里雨里,我们都要学会辨别真伪,用科学武装自己,才能在每一次“考验”中,稳稳地站住脚跟。祝愿所有在台风影响区域的朋友们,都能平安度过,风雨过后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