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京城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在某聚合平台跑了一笔近70公里的超远距离订单,最终车费为269.68元(含60元高速费)。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乘客下车之前也当着司机的面,爽爽快快地支付了订单。
但是,最终平台却莫名其妙对司机做出判责,扣走了113.39元的车费,等于把他的劳动所得扣去了一大半,理由则是:
“检测到司机绕路”。
在收到这次判责之后,司机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在线客服,想要搞清楚状况。
经过再三确认,司机的这次判责与违规扣款,确实是因为“绕路”所引起。
而一开始,平台客服专门强调:“该违规类型仅支持司机自主提交申诉”。言下之意,司机只能自己去申诉,找她,她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后来,他也就只能试着通过后台来为自己进行一次例行的申诉。
不过,诡异的事情又一次发生!
大家都知道,司机通过后台的申诉,一般当天,或者第二天早上左右就会得出一个结果。只是,他在8月12号就开始的第一次申诉,直到8月21日,也就是将近10天之后才收到一个申诉失败的反馈。
而当他想要继续再次发起申诉的时候,页面赫然提示:
“申诉驳回,已超申诉期,无法再次申诉!”
这也就让他忍不住再次找到平台客服提出自己的质疑:
“拖了我十天超过申诉期了,不能申诉了!”
对此,平台客服这才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她在一份“结果说明”提出:
“5.01乘客上车,6.38分司机说上高速快点,上高速吗?司机(这些言语涉嫌)引导乘客走六环,实际未快,司机责任。”
按照上面这份“情况说明”,似乎真的表明司机所存在的“诱导绕路”,或者“诱导更换路线”的问题。
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司机本人也是有话要说。
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引导乘客更换路线。而是乘客本身就比较赶时间,一上车就说需要快点,越快越好。行驶到高速口,看见前面堵车,然后还显示需要走十多个红绿灯(导航规划路线眼看着越来越红,乘客也是全程能看到),走高速的话,只用两个红绿灯就能到。
鉴于乘客的需求,他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突然更改了行驶路线,也据实进行了严格的报备。
在他看来,平台回看录音核实情况的时候,不是按照导航一开始的全程录音的,前面乘客上车(要求走快点)的录音根本就没有截取。或者在调取录音的时候,“只调取司机说话,不调取乘客说的话”。
这种简直就是“断章取义”的做法,自然没法做出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
至于客服在“结果说明”里提到的,更换路线之后实际并没有比原本的路线更快到达。只是因为,在高速路上半路遇到交通事故导致的拥堵,耽搁了二十分钟,而这只是不可预估的外在因素。正常情况下,更换路线确实更快。
而司机只是按照乘客的实际要求来灵活选择路线,在没有引起乘客不满和投诉的情况下,平台还是无端生事、多此一举地对司机做出判责,显然是很不应该的!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