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当伊朗国家电视台正式宣布以伊停火的消息后,德黑兰的街头就聚集了数万人庆祝胜利。
可在狂欢之余,也有伊朗民众充满担忧:停火不会长久,美国和以色列在撒谎,他们可能再次发起攻击。
果不其然,就在停火协议生效后不到24小时,美国情报机构的一份评估报告就险些导致战火重燃,这一次,好在伊朗“跪”得快,这才逃过了一劫。
特朗普反复无常,以伊冲突变幻莫测
自从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之后,以色列就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一方面是为了扩张侵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在中东地区站稳脚跟。
可是伊朗的存在,却让以色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早在霍梅尼担任伊朗最高领袖期间,他就曾扬言:占领耶路撒冷的政权“必须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2005年,时任伊朗总统的内贾德更是在演讲中公开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抹去”;甚至在霍梅尼去世后,其继任者哈梅内伊也曾表示:到2040年,以色列将不复存在。
可以说,自从犹太人瓜分了巴勒斯坦的土地之后,伊朗就一直将以色列视为仇敌,虽然此前以伊两国也曾爆发过冲突,但却都是点到为止。
直到2003年,当伊朗准备提炼浓缩铀的消息传出之后,以色列就再也坐不住了。
为了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在以色列的号召之下,美西方开始对伊朗进行疯狂制裁。
直到2015年,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谈判,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可仅仅3年之后,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突然撕毁协议,并且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制裁,作为回应,伊朗很快就启动了位于福尔多铀浓缩厂的离心机,而且公开宣布:未来其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包括浓缩能力、浓缩铀百分比、浓缩物质的数量和研发等。
可就在今年重返白宫之后,特朗普又主动提出重启伊核问题谈判,截止到此次以伊冲突爆发之前,美伊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而且按照原定计划,6月15日本该是美伊新一轮谈判的时间,可没想到,谈判前2天,以色列就对伊朗发动了攻击。
其实导致以色列如此焦虑的,正是因为此次谈判并不顺利,甚至连特朗普此前也公开抱怨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核谈判步伐缓慢。可问题是美国能等,以色列却不敢等,因为每过一分钟,伊朗就离核武器研究成功近一点,那以色列的危险就多一分。
为了彻底消除威胁,6月13日,以色列主动出击,不仅暗杀了伊朗的10位核科学家,而且还对伊朗境内的核设施进行了轰炸。
袭击发生之后,特朗普虽然声称对以色列的行动不知情,但是在眼看以色列落入下风之后,6月22日,美国还是出动了7架B-2战机对伊朗境内的三处核设施进行了轰炸。
美国介入之后,伊朗虽然立即采取了反击,而且还向美国驻卡塔尔空军基地发射了导弹,但是在6月24日,伊朗还是接受了停火协议。
停火之后,伊朗从上到下高调庆祝胜利,可没想到的是,就在协议生效后不到24小时,美国情报机构的一份报告,就彻底打破了伊朗胜利的假象,若非伊朗主动坦白真相,或许战火已经重燃。
战火险些重燃,伊朗主动“服软”
此次以伊停火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那就是冲突双方都宣布了胜利。
6月2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以色列取得“历史性胜利”,并表示“我们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计划”。
而几乎同时,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发表声明称:伊朗已“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取得了对以作战胜利,准备对任何进一步侵略行径作出果断回应。
按照以伊双方的说法,那这场持续了12天的冲突,最后竟然没有失败者。可实际上,从战略目标来看,伊朗不仅输了,而且输得彻底。
从发起冲突开始,以色列的目标就非常明确,那就是摧毁伊朗的核计划,而在停火之前,特朗普也已经证实,在美国的轰炸之下,伊朗的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所以以色列和伊朗这场核设施的攻防冲突中,伊朗守护失败。
也正是因为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排除了伊朗的核隐患,美以才选择了停手,伊朗才有机会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不过,在发表停火声明时,内塔尼亚胡也特别强调:如果伊朗任何人试图重启核计划,我们将用同样的决心和力度挫败任何此类企图,以色列绝对不会让伊朗获得核武器。
可没想到的是,不到24小时后,美国中央司令部就宣称,经过战损评估,伊朗的浓缩铀储备并未被摧毁,离心机“基本完好”。
甚至连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发表声明称:伊朗的核研究堆和动力反应堆未受到攻击,伊朗邻国的人员和环境未受到放射性影响。
很显然,若美国中央司令部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被证实,那美以必定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发动对以战争,不过这一次,在美以行动前,伊朗先坦白了真相。
6月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承认:伊朗核设施在美国的空袭中“严重受损”, 伊朗纳坦兹一个正在进行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遭到了严重破坏,伊斯法罕的核设施也遭受了损失。
巴加埃这番话,让伊朗的胜利狂欢彻底成为了笑话,但是也为伊朗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参考资料:
央广网:2025-06-25:伊朗证实本国核设施在美国空袭中“严重受损”
中国新闻网:2025-06-25:美媒:美国初期情报评估未能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