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很多人觉得老国产车少,先得搞明白 10 年前国产车的 “出身”。
2015 年前后,我国国产车主力价位集中在 5-8 万区间,像比亚迪 F3 落地不到 6 万,奇瑞 QQ 甚至 4 万就能拿下,这个价格对应的定位就是 “用户第一辆车”:刚毕业的年轻人代步、小个体户拉货、农村家庭首次购车,这些用户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车开 10 年。
说白了,当时买国产车的大多是 “过渡需求”,等经济条件好转,比如工资涨了、生意做大了,换车周期自然短,通常 3-5 年就换,哪等得到 10 年?
反观同年份的合资车,比如丰田卡罗拉落地 12 万,很多用户是 “一步到位” 的家庭用车需求,买的时候就计划开 10 年以上,这不是质量问题,是定位差异导致的 “自然淘汰”。
客观来讲,10 年前的国产车技术和现在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说是 “一个时代” 都不为过。
2015 年之前,国产车核心部件大多是 “逆向研发”,比如当时奇瑞风云 2 用的 1.5L 发动机,热效率只有 28%,而现在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能到 43.04%;
早期长城哈弗 H3 的 4AT 变速箱,换挡顿挫明显,现在主流国产车都用上了 8AT 或 DHT 混动变速箱,平顺性和油耗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与此同时,老车的维修配件都断供了,就比如说我身边一位朋友,有辆 2013 款吉利帝豪,去年变速箱出了故障,找遍了当地修理厂,都说厂家早就不生产这款变速箱配件了,最后只能花几千块当废铁卖:不是车不想修,是根本没法修,这种技术断层导致老国产车只能提前退场。
这几年大家买车,早就不是 “能开就行” 了,现在讲究 “智能移动空间”,但 10 年前的国产车连最基础的智能配置都没有。
2014 款的哈弗 H6,车机就是个 “收音机 + CD 机”,连蓝牙都没有,现在用户出门要导航、听在线音乐、用 CarPlay,老车根本做不到;
还有安全配置,10 年前的国产车大多只有主副驾两个气囊,车身用的是普通钢材,比如 2013 款奇瑞 A3,当年 C-NCAP 碰撞成绩只有三星,而现在 10 万级国产车标配侧气囊、侧气帘,车身用的是热成型钢,强度提升好几倍。
有次我坐过一辆 2012 款比亚迪 F3,开高速的时候方向盘有点飘,车主说 “不是不敢开,是开着没安全感,现在接孩子都不敢用它”,需求升级了,老车自然被弃用。
不少人忽略了政策对老国产车的影响,这几年排放标准更新太快,国三汽油车早就全国限行,国四柴油车很多城市也不让进市区,10 年前的国产车大多是国四甚至国三标准,想进城都难。
更别说安全标准了,2018 年我国实施了新的 C-NCAP 评价体系,增加了侧碰、行人保护、自动紧急制动等项目,而 10 年前的国产车根本没这些设计,比如 2011 款吉利自由舰,连车身稳定系统ESP都没有,现在用户买车,ESP 是 “必看项”,老车即使能开,也没人愿意开。
还有新能源车,10 年前的纯电车比如比亚迪 e6,电池是磷酸铁锂,现在容量衰减到 70% 以下,换电池要花 5-6 万,比车本身还贵,车主只能选择报废,这不是车质量差,是政策和标准在推着老车退出。
首先得说个数据,2015 年我国国产车销量约 1100 万辆,合资车约 1500 万辆,本身保有量就少,即使淘汰率一样,剩下的老国产车数量也比合资车少。
而且很多老国产车被 “改造” 了,比如 2012 款比亚迪 F3,很多被改成了出租车,换了出租车专用标,普通人根本认不出来;
还有的被卖到农村地区,用于拉化肥、农产品,不在市区跑,自然在街上少见。
我老家村里就有辆 2013 款奇瑞 QQ,车主用来拉菜去镇上卖,平时不在市区,要是只在市区看,肯定觉得这种老国产车少,其实不是没有,是不在我们常看到的地方。
最后总结:
说白了,街上少见 10 年车龄的国产车,不是因为 “活不到 10 年”,是早期定位、技术代际、需求升级、政策影响和保有量基数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在的国产车不一样了,比亚迪、吉利、奇瑞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跟上了,保值率也在提升,比如 2020 款比亚迪汉,3 年保值率能到 55% 左右,再过 10 年,说不定满街都是 10 年以上的国产车。
你身边有没有开了 10 年以上的国产车?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