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捕焦油器的核心功能是利用高压静电场捕集气体中的焦油雾滴。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支撑整个电场系统、保障高压安全导入以及确保气流均匀分布的三大基础结构:壳体、绝缘装置和气体分布板。它们共同构成了设备的“骨架”。
一、 壳体设计:保护与容纳的坚固屏障
基本结构与功能:
壳体是整个设备的外层保护结构,通常设计成立式圆筒形(常见)或箱形。
主要功能是:
容纳:内部安装沉淀极(管/板)、电晕极(极线/极丝)、绝缘装置、气体分布板等核心部件。
承压:承受内部气体(通常为常压或微负压)和外部环境压力,需符合压力容器设计规范。
密封:确保设备内部气体(尤其是含焦油、可燃或有毒气体)不泄露到环境中,外部空气(特别是湿气)不侵入内部破坏绝缘。
支撑:为内部的极板/极管系统、分布板、走台等提供安装基础和支撑。
安全防护:隔离高压区域,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设计要点与原理:
材料选择: 常用碳钢(内壁需考虑防腐,如衬玻璃钢、喷铝、涂耐温防腐涂料)或不锈钢(耐腐蚀性好,成本高)。选择依据是处理气体的腐蚀性、温度、成本等因素。
结构强度: 根据设计压力、负压、设备直径、高度、风载、雪载、地震载荷等进行强度计算和设计,确保刚度和稳定性。通常设置加强圈。
密封性: 所有接口(人孔、检修门、进出口法兰、绝缘子引入口、测量仪表接口等)必须采用可靠的密封结构(如法兰+垫片、密封填料函)。
保温设计: 对于需要维持内部温度高于气体露点(防止冷凝水析出破坏绝缘或腐蚀)或高温操作的场合,壳体外部需敷设保温层。
防腐设计: 内壁防腐至关重要,防止焦油、水汽、酸性气体等腐蚀壳体。外壁也需进行防腐涂装。
人孔与检修门: 设置足够数量和尺寸的人孔或检修门,便于内部极线更换、极板清理、分布板维护和整体检查。
二、 绝缘装置:高压导入与隔离的安全枢纽
核心功能:
高压电引入: 将数万伏特(通常30-100kV)的直流高压电安全、可靠地引入设备内部的电晕极系统。
电气隔离: 严格地将高压电晕极系统与接地的设备壳体(以及整个大地)进行电气隔离,防止高压对地短路(爬电、击穿)。
环境隔离: 阻止设备内部含焦油、水汽、粉尘的污染气体接触绝缘子表面,防止表面污染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甚至闪络(沿面放电)。
结构原理与设计要点:
核心部件 - 绝缘子: 通常采用瓷绝缘子(经济耐用)或石英玻璃绝缘子(耐温性好、表面光滑不易积污)。其具有极高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能承受高压。
关键设计 - 保温箱: 绝缘子并非直接暴露在设备内部气体中,而是安装在一个独立的、与壳体相连的保温箱(绝缘箱)内。
密封隔离: 保温箱与设备内部相通,但通过可靠的密封(如密封垫、填料压盖)与外部大气隔绝。
气体保护: 向保温箱内持续通入清洁、干燥、热的气体(通常是经加热净化的空气或氮气)。其原理是:
正压保护: 保持箱内微正压(略高于设备内部压力),阻止设备内部污染气体渗入箱内接触绝缘子。
干燥加热: 清洁热气体带走可能侵入的微量湿气,维持绝缘子表面干燥清洁,提高其绝缘强度和爬电距离的有效性。
温度控制: 加热气体确保保温箱温度(尤其是绝缘子表面温度)始终高于气体露点温度,防止水汽在绝缘子表面冷凝,这是防止绝缘失效的关键。
高压引入结构: 高压电缆通过密封接头接入保温箱,连接到绝缘子上端的金属吊杆或支撑件上。绝缘子下端通过金属吊杆或框架与设备内部的电晕极系统(如极线框架)连接。
机械支撑与调节: 绝缘装置还需承担悬挂和定位整个电晕极系统(重量和可能的摆动)的作用,设计上需考虑机械强度和必要的调节功能(如调整极线垂直度)。
三、 气体分布板:流场均匀的“守门人”
核心功能:
均匀分布气流: 这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迫使进入设备的气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电场横截面上,避免出现“短路”、“死角”或高速射流区域。
稳定气流: 减少气流的湍流度,使气流尽可能平稳地、垂直地(对于立式管式或板式)流过电场区域。
预除尘/除雾(次要): 部分较大的液滴或颗粒可能在碰撞分布板时被捕集下来。
结构原理与设计要点:
基本结构: 通常是一块或多块(多层布置效果更好)布满特定形状开孔的钢板(需防腐处理)。开孔形状常见圆孔、方孔、条缝等。
关键参数 - 开孔率:
指分布板上开孔总面积占整个分布板面积的百分比。
开孔率是设计的核心,需根据处理气量、允许压降、气体性质(粘度、密度)精确计算和试验确定。开孔率过低会导致压降过大,能耗增加;开孔率过高则起不到均匀气流的作用。
通常开孔率在30%-60%范围内,具体需优化设计。
导流结构:
简单的分布板是平板开孔。更有效的设计会在孔洞处增加导流叶片或在分布板下方设置导流锥/导流板。
导流结构的作用是引导气流,使其更有效地转向,填充电场截面,改善边角区域的流场均匀性。
安装位置: 通常安装在气体入口喇叭口与电场区域之间。距离入口喇叭口和电场起始端需有合适的距离(一般1.5-2倍管径/板间距),形成稳定的流场。
支撑与刚度: 分布板本身需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在气流冲击下变形或振动。通常需要设置加强筋和可靠的支撑梁。
可拆卸性: 设计上需考虑方便拆卸清理,因为长时间运行后孔洞可能被焦油或粉尘部分堵塞,影响分布效果。
骨架协同工作原理
气体路径: 含焦油气体从壳体的进气口进入,首先经过气体分布板,被强制均匀分布后,平稳地进入由沉淀极和电晕极构成的高压电场区域。
电力路径: 高压电通过绝缘装置(在保温箱保护下)安全引入设备内部,加载到电晕极上,在电晕极和接地的沉淀极(通常固定在壳体或内部支撑上)之间建立强电场。
焦油捕集: 均匀流经电场的气体中,焦油雾滴在电场力作用下被捕集到沉淀极上。
洁净气体排出: 净化后的气体继续向上(立式)或向前流动,经壳体顶部的出气口排出。
结构支撑: 整个过程中,壳体提供密闭空间和支撑,绝缘装置保障高压安全导入和隔离,气体分布板确保电场发挥最大效率。
总结
壳体、绝缘装置和气体分布板共同构成了电捕焦油器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物理基础——“骨架”。壳体是保护与容纳的坚固外壳;绝缘装置是实现高压导入与安全隔离的精巧枢纽,其保温箱和正压热风保护是核心;气体分布板则是确保气流均匀分布的精密“筛网”与“导流器”,其开孔率与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电场效率。这三者的设计合理性、制造质量和维护状态,直接决定了电捕焦油器的整体性能和寿命。
作为深耕工业环保领域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山东世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电捕焦油器的研发与生产。我们深知工业废气中焦油成分净化的关键性与难点。
世一环境将“精准治污”理念融入电捕焦油器制造,其核心优势在于:
高效捕集: 针对性强,可高效去除废气中难以处理的焦油、油雾等粘性污染物。
系统协同: 完美适配于RCO/RTO、直燃炉等废气焚烧系统前端,形成“电捕+焚烧”一体化净化方案,显著提升整体处理效率与稳定性。
稳定运行: 设备结构优化,运行可靠,有效保障后端设备安全与长周期运转。
我们不仅是设备制造商,更提供从设计选型、安装调试到后期运维的全周期服务。选择世一环境的电捕焦油器,是您实现有机废气、粉尘、焦油一体化净化,确保低成本、稳定达标排放的可靠保障!
山东世一环境——以专业电捕技术,助力工业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