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77岁的王刚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位演了半辈子和珅的老戏骨,怎么也没想到,退休前最后几年会过得如此"热闹"——在南京演话剧被骂"抢年轻人饭碗",清空微博又被传"卖四合院移民美国",活脱脱一部现实版《人在囧途之老年篇》。
▶ 老戏骨霸屏?这届观众太难伺候
《断金》谢幕时,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收获满堂彩,可转头网上就炸开了锅。"都快八十了还不退休""现在的老艺术家怎么都跟年轻人抢饭吃",这些评论看得人哭笑不得。说来也魔幻,当年观众哭着喊着"现在的演员没演技",如今老戏骨出来演戏又被骂"占着茅坑不拉屎"。
数据不会说谎:国家话剧院去年统计显示,60岁以上演员包揽了37%的主演机会,而25-35岁的"小鲜肉"们失业率高达18%。这就像去菜市场——大妈们总爱挑老字号,嫌新摊位的菜不够熟,可转头又抱怨"年轻人怎么都不出来卖菜了"。
▶ 从"和珅"到"背锅侠",王刚的魔咒人生
要说娱乐圈最惨的"工具人",王刚绝对能进前三。当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火遍全国,他演的和珅成了经典,可谁能想到这个角色就像502胶水,粘上就再也甩不掉。后来他尝试转型,主持、说书、演话剧,观众却只认那个"和大人"。
更惨的是2012年那档鉴宝节目。一锤子下去,价值两亿的杯子碎了,王刚也碎了——虽然法院判他胜诉,可"文物杀手"的标签就像狗皮膏药,一贴就是十三年。最近移民传闻一出,网友立刻开启"柯南模式":IP在美国?肯定是跑路!四合院挂牌?绝对要移民!这届网友断案,福尔摩斯看了都直呼内行。
▶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老艺术家?
这事儿细想挺有意思。我们总说"老戏骨是瑰宝",可他们真出来演戏又要被骂;我们抱怨"年轻演员没机会",可流量明星的烂片照样没人看。就像去饭店,既嫌老师傅做菜油腻,又嫌新厨师火候不够,最后只能饿着肚子骂街。
王刚的遭遇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娱乐圈的怪现状:既要老艺术家"传帮带",又嫌他们"赖着不走";既要演员德艺双馨,又拿放大镜扒他们的私生活。77岁的他还在台上拼命,台下却已经准备好审判席——这画面,怎么看都透着几分荒诞。
或许该问问自己:当我们在骂"老戏骨霸屏"时,到底是在关心行业生态,还是单纯想找个发泄的靶子?当我们在传"王刚移民"时,到底是在乎真相,还是沉迷于制造话题的快感?
最后留给各位一道思考题:如果明天所有老艺术家集体退休,我们的荧幕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