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专家三年前提出的“三重打击”战略,最近突然被西方媒体热炒。 按这个计划,一旦中日开战,日本自卫队会从陆地、空中、海上同时对中国军舰发动饱和攻击,号称能“折断龙鳞”。 陆基导弹打头阵,F-35隐身战机空中补刀,宙斯盾舰最后收割——听起来像是日本版的“复仇者联盟”。
但现实是,中国海军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驱逐舰队、3艘实战部署的航母,以及专克隐身战机的反隐身雷达。日本砸下3200亿美元军费升级武器,可中国一年的造舰吨位就顶得上日本整个海上自卫队。日本至今连高超音速导弹都没搞出来,而中国的东风-17能以10马赫的速度把导弹基地炸成废墟。 这场被日本寄予厚望的“三重打击”,到底是一场军事革新,还是纸上谈兵的自我安慰?
日本把陆基导弹视为“三重打击”的第一张王牌
他们在九州到冲绳一线部署了升级版12式岸舰导弹,射程从200公里猛增到1500公里,再配上从美国买的400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72枚带钻地弹头),试图覆盖东海到南海的广阔海域。
按堀江的设想,这些导弹会在战争初期从西南诸岛基地齐射,专打中国055型驱逐舰或航母指挥舰,用突然袭击“废掉”中国舰队的战斗力。但问题来了:这些导弹还没飞出日本领空,就可能被中国火箭军盯上。 中国部署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末端速度超过10马赫,机动变轨能力极强。
日本现有的“爱国者-3”和“宙斯盾”反导系统,对这种“水漂弹”拦截成功率几乎为零。 更关键的是,日本本土缺乏战略纵深——导弹基地、港口、机场全挤在狭长岛屿上,中国一轮东风洗地就能让日本导弹还没点火就变成废铁。
空中打击是日本最自信的环节
他们拥有147架F-35战机(全球第二大规模),每架能挂2枚挪威产的JSM隐身反舰导弹。 日本盘算着用“樱花绽放”战术:30分钟内倾泻294枚导弹,靠隐身性能突破中国防空网,专挑军舰雷达和指挥塔打。
可中国反隐身技术直接让日本算盘落空。 珠海航展亮相的YLC-8E雷达,能精准捕捉F-35的飞行轨迹;空警-500预警机配合量子通信技术,组网监控效率比日本高4倍。 更让日本焦虑的是歼-20的数量——已服役超200架,而日本F-35到2025年3月只到货50架。 歼-20搭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达200公里,F-35还没进入攻击位置就可能被锁定。 日本航空自卫队前军官曾私下承认:“在东海,我们更像活靶子。 ”
日本把海战希望押在8艘宙斯盾驱逐舰上,尤其是最新的“摩耶”级。 它们配备美军基线9作战系统,能拦截高超音速武器(日本自称),再搭配改装成轻型航母的“出云”级(载10架F-35B),试图在宫古海峡堵截中国舰队。
但中日舰队的实力差堪称“代际碾压”
中国055型驱逐舰排水量1.3万吨,比日本“摩耶”级(8200吨)重出一个护卫舰;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对战日本的96个,且能发射射程10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2025年3月,中国055型“遵义舰”带队出现在澳大利亚外海实弹演习,48小时完成90架次舰载机起降,日本专家看到卫星图后直言:“这种远洋战力,我们十年内追不上。 ”
日本最大的软肋在战争潜力
中国军工体系100%自主,导弹年产超2000枚;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要到2026年才服役,且97%的石油靠进口,战时航线被封锁等于自断经脉。尴尬的是作战指挥权——2025年3月日本刚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却被曝核心情报和决策全依赖美军,自卫队恐沦为“美军附庸”。
而中国已构建全域反制链
无侦-8侦察机以5马赫速度刺探情报,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盯死日本舰队,常年巡航的电子战飞机,三重防御让“三重打击”像个理论童话。
日本专家:中日战争一旦爆发,日军将对中国军舰发起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