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商业世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给你表演高空走钢丝,并且还不带安全绳的,到底是哪个浓眉大眼的家伙。
有时候是你的老板,拿着一份字体大小五花八门的PPT,跟你畅谈明年去纳斯达克敲钟,而你只想知道这个月的社保他到底交没交。
有时候,就是一个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比如横店。
最近横店这事儿就突出一个魔幻。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横店跟一家韩国公司签了个合作,要一起搞韩语短剧。按理说,这叫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是写在PPT上能让投资人两眼放光的好事。
但问题出在时机上。
这合作偏偏撞上了一个叫全智贤的韩国女演员在国内口碑大翻车的节骨眼。因为一句台词,姐姐在国内的商业价值直接来了个自由落体,品牌方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沾上一点晦气。
整个舆论场,对韩国影视圈的某些操作正是火气最大的时候。
这就好比你邻居刚因为偷你家白菜被你抓了现行,你爸扭头就跟他签了个协议,说以后咱两家菜园子合并经营,优势互补,共创辉煌。
你问你爸咋想的,你爸说这是为了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属于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
你血压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
横店的操作,就是那个宣布要合并菜园子的爹。在网友看来,这已经不是高瞻远-瞩了,这是拿望远镜看脚后跟,突出一个离谱。于是,群众的怒火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啦一下就把横店的评论区给淹了。举报、投诉、激情开麦,一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
面对汹涌的民意,横店的回应堪称当代企业公关的经典反面教材。他们非常坚定地表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这是为了文明互鉴,为了民心相通,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这套话术,每一个字都无比正确,无比宏大,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
但连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程序员在跟你解释为什么APP会卡顿的时候,他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你不是听不懂,你是压根就不想听。
大家愤怒的核心,翻译成大白话就一句:哥,咱能先看清形势再谈理想吗?
在商言商没问题,但你不能在雷区里开派对,还嫌大家不够热情。
更要命的是,这次合作还挖出了一个更让网友上头的词——“东洋好莱坞”。
据说这是韩方宣传里给横店安上的新名头。
“东洋”这两个字,就像一根针,精准地扎在了大家最敏感的神经上。
在对方的语境里,这可能就是个地理概念,跟“西洋”差不多,没啥恶意。但在咱们这边,尤其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关于汉服、泡菜、端午节的归属权拉锯战之后,这两个字就显得格外刺眼,怎么说呢,充满了乙方替甲方做的、不切实际的美好想象。
把“中国横店”换成“东洋好莱坞”,感觉就像你家祖传的“王氏私房菜”,突然被加盟商改名叫“泛亚美食体验中心”。
味道可能还是那个味道,但魂儿已经没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代称问题,这是一种文化归属感的稀释和消解。我们就很怕这种潜移默化的“去中国化”,今天叫“东洋好莱坞”,明天是不是就要论证秦始皇的兵马俑其实是某个韩国将军的私人手办了?这种担忧,很离谱,但结合过往的经验,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毕竟,在申遗这件事上,邻居的想象力,一直都非常狂野。
大家的焦虑还不止于一个名字。
横店是什么地方?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影视基地,它是我们文化记忆的实体模型。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盛唐烟火,是《琅琊榜》里的金陵风骨,是《甄嬛传》里那说不尽的紫禁城恩怨。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中国的故事。
现在,这些承载着我们历史想象的场景,很可能要成为韩剧的背景板。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
想象一下,一个外国观众,看着一部制作精良的韩剧,里面的王宫跟故宫长得一模一样,里面的街道就是清明上河图复刻版。他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觉得,哦,原来这些气势恢宏的建筑,都是他们家的。
这种文化上的“挪用”,才是最可怕的。
更何况他们已经有过“前科”,把咱们的网络小说IP拿过去,改成韩国背景的故事,这叫“本土化改编”。现在好了,内容偷完了,开始连场景都不放过了,直接来你家厨房,用你家的锅,炒你家的菜,最后贴上他家的牌子,卖给全世界。
这操作,属于是把“拿来主义”玩成了O2O闭环,线上偷故事,线下偷场景,一套带走,效率高得让人叹为观止。
这波愤怒,本质上不是排外,也不是什么闭关锁国。
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像是自家文化的“事业粉”。我们看着“中华文化”这个正主,家大业大,历史悠久,打心底里自豪。结果你这个当经纪人的(横店),非要给他接一个风评极差、还老爱捆绑炒作的对家合作,美其名曰“资源互换,打入国际市场”。
这谁受得了?不冲你才怪。
官方想“文明互鉴”的初衷是好的,这个理想很高远。但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尤其是在一个缺乏互信基础的舆论环境里。空喊口号,解决不了信任赤字。
网友们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要的不是一刀切地关上大门。
而是要求你在开门迎客的时候,能不能先安个好点的锁,能不能跟客人约法三章,别让他进门就把你家电视搬走。
有人提议,在合作协议里加个强制条款,要求所有在横店拍摄的剧,都必须明确标注“拍摄于中国横店”。
这个建议很具体,也很好。
但这就像你跟一个有偷窃前科的合租室友说,请你不要进我房间,还在门口贴了张纸条。
纸条有用吗?可能有用。但你真正依赖的,不应该是那张纸条,而是你房间门上的锁,以及你俩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真正的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借鉴”和模糊的“互鉴”,而是建立在权利对等和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契约”。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我们可以交换,但你不能硬抢”。这波操作的离谱程度,堪比那个“东洋好莱坞”的PPT,都一个味儿。
所以,横店这件事,与其说是商业决策失误,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公关教育课。它告诉所有想搞“国际化”的企业一个朴素的道理:
商业归商业,但有些东西,是刻在一个民族的DNA里的。
你不能一边想赚我们的钱,一边又对我们最珍视的东西显得漫不经心。这不叫格局打开,这叫上赶着送人头。真的,少看点画大饼的PPT,多看看真实的用户评论区,比啥都强。
毕竟,水能载舟,亦能把你掀个底朝天。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