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这么大,真没人管管吗?”
这是那天柴湾海边,一个路过的中年大叔嘟囔的话。
几分钟后,他就被打脸了——巨浪还真管了,而且一下子就把一家四口的命给管得悬在了生死线上。
回到那天,风大得连海边的士多店老板陈叔都不得不关了门。
他锁门的时候,眼角瞥到不远处的海堤上,一家人站在那儿,五岁的小男孩伸着手,想去抓翻涌的浪花。
浪花?
那不是浪花,那是一堵动起来的墙。
陈叔还没来得及喊,巨浪一下子就把孩子卷了下去,紧接着,妈妈扑了过去,父亲跳了下去。
三个人被海浪拍得七零八落,像水里的三片枯叶,怎么也聚不到一起。
这故事要是到这儿就结束,那就是个“台风天一家人作死的警示片”。
但偏偏命运安排了一艘蓝色快艇——快艇上的船主和船员冲了过来,拽住了父亲,扔下救生圈,硬是把昏迷的母子俩从浪里拖了出来。
后来消防和救援到了,母子俩已经在快艇上被按得肋骨都快断了,才勉强恢复了呼吸。
说实话,再慢十秒,这家人可能直接进深海了。
那快艇船主后来一句话都没多说,救完人就走了,留下陈叔在原地感慨:“这种人,真是命硬又心软。”
这事儿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
有人骂:“台风天还带孩子去海边?家长脑子进水了吧?”
也有人感慨:“救人的快艇船主真是香港电影里的大侠原型,救完人不留名。”
当然,也有“键盘侠”开始上升到社会问题:“天文台早警告了,为什么总有人不当回事?”
总之,骂的有,夸的也有,甚至还有人搬出历史数据,说这种沿海台风事故,其实每年香港都会有十几起。
不过,咱们不聊那些键盘侠的“高见”,咱说点实在的。
这一家人为什么去海边?
父亲后来在医院门口跟人念叨,台风前一天,香港的天文台还挂着“强风警告”,可是天晴了,他就觉得风浪应该没那么大,想着带孩子看看“壮观的海”。
他壮观是看见了,差点全家交代在海里。
更让人后怕的是,事发那片海堤根本没有护栏,浪一高,直接能拍到脚底下。
你说,非得等出事了才想起来补救措施有多重要?
再说了,就算海边装了护栏,这种台风巨浪,再高的栏杆估计也没用,只能说,自觉点,命要紧。
还有人提到那艘蓝色快艇。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本地渔民的船。
也许,船主见惯了风浪,知道人掉下去基本没活路,所以才敢开过去救人。
可问题是,救人的英雄,我们记住了。
那些不听警告往海边凑热闹的“主角们”,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
这次是快艇主救了你,下次呢?
是不是要靠海神发善心?
这些年,香港的台风警告已经提高了好几个级别,连市民家里的老窗户都贴满了米字形胶布,可哪怕警告再多,还是有人觉得“没那么巧”。
结果呢?
每次台风天的事故新闻,评论区都像打卡签到一样,骂的、叹的、指责的,永远少不了。
说到底,这次的事儿,救援够幸运,命运够慈悲。
但天文台的警告,真的只是摆着好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