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那帮人最近凑在加拿大,关起门来,估计桌子都快拍烂了。议题听着就挺上头:怎么着才能把中国稀土这根刺给拔了。那气氛,想想都觉得凝重,一个个方案提出来,听着都像是在宣战,什么给中国稀土搞个“价格地板”啊,什么反手就加一堆关税啊,整得跟要打一场“稀土独立战争”似的。
但这事儿吧,你越琢磨越觉得,与其说是什么运筹帷幄的战略,倒更像是一群人被逼到墙角后的集体呐喊。因为答案早就写在脸上了,想跟中国稀土说拜拜?恐怕连挥手的力气都没有。
他们那个雄心壮志,说白了就是想自己建个小圈子,自己挖矿,自己炼,自己用。什么“地理限制”,强制自家公司买本地货;什么公共项目招标,直接把中国供应商的名字划掉;还要把外资审查的大门看紧了,生怕自己人一不留神又把钱和技术送到了中国。
这套路,就是想自己垒个锅灶,自己开火。可问题是,这锅灶点不着火啊,就算点着了,做出来的饭也贵得离谱。所以他们还想了个“损招”,一边呢,还硬着头皮从中国买,毕竟生产线不能停;另一边,对自己买来的中国货,啪,贴上一张高额关税和碳税的标签。这么一折腾,价格上去了,本土企业不就有活路了嘛。
想法是真不错,可现实这块骨头,能把牙都硌碎了。
会上,就有个加拿大的稀土公司老板,估计是实在听不下去了,说了句大实话。他说,各位,咱们得现实点,中国在这行里的技术和实力,那是没得说的,想把他们从全球供应链里一脚踢出去,“挑战性非常大”。
这话说得,已经是给足了面子了。什么叫“挑战性非常大”?翻译过来就是:别做梦了。
数据这东西最诚实了:全世界70%的稀土,是中国挖的;90%的分离和加工,是在中国完成的;至于下游那个关键得要死的磁铁行业,93%的份额,都在中国手里。这种控制力,跟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霸权,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最要命的是那个精炼环节。你想造高性能的耐热磁铁吗?就是那种用在电动车、风力发电机和战斗机里的高级货,离不开几种关键的稀土元素。而这些元素,全球超过99%的精炼产能,你猜在哪?还是在中国。这已经不是垄断了,这简直就是独家生意。讽刺的是,就连美国人自己吭哧吭哧新开的矿山,挖出来的矿石,最后还得装上船,老老实实地运到中国来加工。
所以你看,当欧盟还在那画图纸,寻思着在哪建厂房的时候,中国已经反手开始限制稀土精炼设备出口了,连相关的技术人员想出国都得掂量掂量。这局面已经彻底反转了,以前是西方防着中国“偷技术”,现在是中国防着他们来“偷师”。
中国的优势,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地里刨出来的原矿,到分离提纯,再到加工成各种材料,最后应用到具体产品上,全球只有中国能一条龙全包。这种一体化的结构,把成本压到了一个让别国企业看着都绝望的水平。就算G7国家咬碎了牙,砸下重金建了几个工厂,只要中国愿意,稍微放开一点出口,那物美价廉的产品立马就能像潮水一样把你的新工厂淹没。
这种依赖,可不是几张报表上的数字,它是已经钻进了欧洲经济和安全骨髓里的东西。
今年,气氛越来越紧张,中国也开始收紧稀土的出口,搞了个“申请制”。欧洲公司想买?行啊,先给中国商务部写份报告,说明你要干啥,要多少,批不批?看我们心情。
这一下,欧洲的工业界瞬间就感到了一股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中国的反制,特别是四月和八月那两次升级,把什么钐、钆、铽、镝这些名字听着都拗口、但却是制造高性能磁铁命根子的元素列入清单后,整个欧洲都开始哆嗦了。
德国那个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估计老板天天都在愁,他们生产电动汽车电机的流水线,随时都可能因为缺了中国的钐钴磁铁而变成一堆废铁。还有欧洲最大的稀土加工厂,爱沙尼亚的Silmet,本来70%的原料靠俄罗斯,欧盟制裁俄罗斯把它给断了,它只能扭头去找中国,结果现在,中国也给它上了道枷锁。这下好了,两条命脉,全被别人攥在手里。
这还只是开始。欧盟那个吹得天花乱坠的绿色转型计划,现在也悬了。按他们的规划,到2030年,光是风力发电机对稀土的需求就要翻4.5倍。中国的供应要是跟不上,或者干脆不供了,那一片片规划中的风车田,恐怕就只能在图纸上转了。德国的经济研究所都出来喊话了,说要是稀土这坎过不去,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宏伟目标,可能就是个国际笑话。
更让那些政客们睡不着觉的,是军队里的事儿。一架F-35战斗机,肚子里要吞下400公斤的稀土材料。欧洲多国装备的“台风”战斗机,“爱国者”导弹,哪个不是稀土的“耗粮大户”?中国的出口管制,就像一把剑,明晃晃地悬在欧洲军工产业的头顶上,随时都能落下来。
就在这种经济和安全都被人拿捏住的节骨眼上,一场更有意思的政治大戏开场了。
美国那边,特朗普一直在煽风点火,恨不得盟友们立刻都变成反华的急先锋。最近他更是直接给欧盟打电话施压,说你们得跟我站在一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的“二级制裁”关税。理由也找好了:因为中国买了俄罗斯的石油,所以是在“资助战争”。
这要求,简直就是往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中欧关系里扔了一颗炸弹。所有人都等着看冯德莱恩的反应,这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向来以“铁娘子”著称,对华态度强硬是出了名的。大家想,这下她还不顺水推舟?
结果,九月二十二号,冯德莱恩接受采访时,说出的话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她公开拒绝了美国,说欧盟有自己的关税政策,不会加入美国的制裁联盟。她还特意强调了一个词:“战略自主”。
这位曾经在各种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铁娘子”,怎么突然就软下来了?答案,其实就写在中国那份稀土管制清单里。面对整个工业体系可能瘫痪的威胁,她不得不重新算一笔账。德国的汽车、法国的电子产业要是垮了,欧盟的经济复苏还谈什么?战略自主?没有经济实力,自主就是个空壳子。
而且,中国这一手玩得很高明。在挥舞大棒的同时,也悄悄递过来一根胡萝卜。据说,中国给一部分“听话”的欧洲企业开了“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他们的出口申请。这种精准打击又拉拢分化的策略,既让你知道我不好惹,又给你留了条活路,成功地在欧美之间打进了一根楔子。冯德莱恩的表态,就是这根楔子撬动的结果。
回头再看G7在加拿大的那场会,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现在看来多少有点色厉内荏。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不对等。欧盟之所以被卡脖子,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先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挥起了关税大棒。中国的反击,只不过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罢了。
这场风波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一件事:在这个谁也离不开谁的时代,任何单方面的“脱钩”和制裁,最后那火都很可能烧回自己身上。中国用行动证明了,它不仅是全球供应链里你搬不走的一环,更是一个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筹码来保护自己利益的玩家。而对欧洲来说,与其继续做那个不切实际的“独立梦”,不如想想怎么回到桌子前,找一条真正平等合作的路。因为不合作,可能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