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刺破,是谁在裸奔?不是购房者,而是这些行业的人

 183     |      2025-08-19 09:30:42

最近总能在电梯里撞见一个中介小哥,他蹲在角落吃着包子,手机屏亮着"本月0成交"的刺眼红字。

这场景让人想起今年四位从高楼纵身跃下的老板,他们不是炒房客,全是建材、装修、家居产业链大佬。

当房地产泡沫像被针扎的气球般瘪下去,最先冻得发抖的从来不是捧着房产证的业主,而是那些把身家绑在这条船上的从业者。

钢筋水泥堆里的哀嚎

东方雨虹的车间主任老李最近总在深夜朋友圈发老照片:2020 年流水线 24 小时轰鸣,现在一半设备蒙着防尘布,工人轮班拿着最低工资。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更扎心:2024 年钢材产量跌了 12.3%,水泥跌 15.7%,就像给建材行业按了暂停键。

有包工头在抖音吐槽:"前两年垫资拿地的老板,现在连农民工工资都得借高利贷发,法院传票比订单多。"

银行柜员小张的遭遇更魔幻。

她所在的支行今年裁了三分之一的人,剩下的每天晨会都要喊 "压降不良贷款" 的口号。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飙涨 2.8 个百分点,相当于每放出去 35 块钱就有 1 块收不回。

"客户抵押的房子评估价跌了三成,法院拍卖都流拍,我们这些信贷员天天被绩效逼得想辞职。" 她在小红书的匿名帖获赞过万。

多米诺骨牌效应

装修师傅王磊的工具箱三个月没怎么动过。

"以前业主收房就催开工,现在买了房的宁愿空着也不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报告说,2024 年 10 万家装修公司注销,相当于每天有 274 家关门。

索菲亚靠着定制柜转型勉强活着,但街头巷尾的中小装修店,玻璃门上 "转让" 贴纸都快贴成了窗花。

中介行业更惨。链家关闭 40% 门店的消息刚过,贝壳的经纪人小周就转行开了网约车。

"去年卖一套房提成够三个月开销,现在跑断腿带看,客户只问 ' 还能再降多少 '。"

微博上 #中介转行实录# 话题下,有人晒出网约车司机注册单,有人在夜市支起了烤冷面摊。

地方财政的日子同样难熬。

某县城城投公司员工透露,今年土地出让金跌了 45%,公务员绩效奖停发,连学校冬季取暖费都要欠着。

那些靠政府项目吃饭的基建工人,腊月里扛着铺盖卷回家,"说好的立交桥工程,推土机都锈在工地上了"。

别人的昨天,我们的今天?

日本筑地市场的老水产商总跟中国游客念叨:1990 年房地产泡沫破时,隔壁钢材店老板早上还在算利润,下午就因资不抵债跳楼了。

那场危机让日本建筑业失业率飙到 8.7%,家电巨头松下裁员 3 万人,"失落的十年" 里,多少家庭从有房有车沦落到靠救济金过活。

现在打开知乎,"房贷断供后我成了外卖员" 的回答有 2.3 万条,"公司裁员赔偿只够还两个月贷款" 的帖子被顶上热榜。

有网友说得扎心:"业主好歹有套房遮风挡雨,那些在产业链上讨生活的,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车一倒就直接掉进冰窟窿。"

裸泳者的生存启示

当格力美的的生产线停了 20%,当家具城营业员比顾客多,当建材市场的老板们聚在茶馆商量集体转型。

我们终于看清:房地产就像个巨型抽水机,过去二十年把太多行业的水管都接在了它身上。现在机器停了,最先渴死的是那些没来得及接其他水源的人。

购房者损失的是账面财富,产业链从业者失去的可能是饭碗。

这不是说业主不痛苦,只是当暴风雨来临时,有家的人能躲在屋檐下,而那些在甲板上忙碌的人,注定要先感受刺骨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