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撰文:德铁的拉垮是一场国家危机!

 191     |      2025-08-10 11:03:46

一列标注着“汉堡”的德铁列车在驶近站台时,车厢电子屏却显示着“慕尼黑”。 站台候车的上班族们看着电子屏上又一次跳出的红色数字“延误55分钟”,爆发出集体叹息。 这不是电影场景,这是美国记者在伍珀塔尔火车站捕捉到的真实德国——一个被《华盛顿邮报》直指陷入“国家危机”的画面。

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正被自身列车碾压得支离破碎。在伍珀塔尔火车站,那位原本计划45分钟抵达哈姆参加晨会的银行职员,最终迟到两小时;站台上,72岁前往柏林的老者因临时改道被迫滞留,听着广播里反复播放的延误通知,怒意写在每一道皱纹里。 乘客协会Pro Bahn主席Detlef Neuss的痛陈刺穿现实:“曾经可靠的铁路系统衰败至此,这是德国的耻辱! ”你能想象20世纪90年代初85%的准点率如今断崖式跌到60%吗? 德铁7月的数据显示,仅有56%的长途列车挣扎着挤进“晚点6分钟内不算迟到”的遮羞布。

三十年投资亏空下的系统崩溃已非局部阵痛。 当柏林与汉堡间的主干线被迫关闭九个月,470列日班次、3万旅客被抛弃;当替代路线绕道老旧的慢速轨道,两小时旅程硬生生拖成三小时——瘫痪已深入骨髓。 专家警告:“发展到一定时候,系统就崩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 ”修复需要多少年? 十年,甚至更久。 准时,这个曾刻在德意志民族基因里的代码,正在集体记忆中逐渐消逝。

讽刺的是,面对这场全国性瘫痪,德国人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悄然浮现。 伍珀塔尔站台上,那两个错过列车的年轻女孩笑着讲述“实战经验”:“我告诉我表哥几点到,他秒回‘所以实际到达时间是两小时后? ’”“我最高纪录延误四小时,凌晨三点才下车! ”她们甚至不忘对采访的美国记者发出苦笑邀请:“下次来德国,放心吃香肠喝啤酒吧——反正,火车总会晚点的。 ”

德铁车厢的门缓缓关闭,站台上电子屏的红字仍在跳动。那位银行职员重新设定了手机提醒,老者捏紧换乘票的手仍未松开。 系统衰败的齿轮还在转动。如果连守时这张民族名片都已磨损剥落,这个车轮上的国度,还能驶向何方?